編按: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進入第4年,迄今仍未見停歇跡象,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

圖為俄羅斯占領的烏克蘭東部城市阿夫迪夫卡建築物被摧毀。(路透社)

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戰爭導致雙方上百萬人死亡,並引發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危機。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1150天。

俄羅斯襲擊在烏克蘭第聶伯羅地區造成至少三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兒童【

2025年4月19日最新進展:

“試圖提供幫助”

烏克蘭已同意全面臨時停火,並指責俄羅斯為了獲得更好的談判地位而拖延協議。

上個月,普京拒絕了美烏聯合提出的全面無條件停火的提議,而克里姆林宮則提出黑海停火的條件是西方解除部分制裁。

當被問及普京是否在拖延時,曾在二月份與這位俄羅斯領導人進行直接會談的川普表示:“我希望不是……我會盡快告訴你。”

川普也否認自己被這位前克格勃特工「耍」了,後者直到襲擊前夕還否認俄羅斯會入侵。

川普說,“沒有人耍我,我只是在試圖提供幫助。”

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在周一發表的《生意人報》採訪中表示,就和平協議的「關鍵內容」達成一致「並非易事」。

不過,他承認,川普政府正在努力了解衝突的“根本原因”,並表示,衝突是由“華盛頓和布魯塞爾的行動”引發的,這些行動“使烏克蘭現政權上台”。

俄羅斯謝爾蓋延科畫廊展出了藝術家阿列克謝·謝爾蓋延科的畫作《願世界和平》,其中同時出現了弗拉基米爾·普京和唐納德·特朗普的面孔(路透社)

戰鬥仍在繼續

週五,在停火談判期間,前線一枚俄羅斯飛彈襲擊了烏克蘭東北部城市哈爾科夫,造成一人死亡,另一枚無人機襲擊則在附近的蘇梅市造成一人死亡。

據哈爾科夫市長伊霍爾·捷列霍夫和緊急服務部門稱,週五上午對哈爾科夫的襲擊造成數十人受傷,15棟住宅樓、一家企業和一所教育機構受損,至少有五名兒童。

半島電視台記者澤因·巴斯拉維從基輔發回報道稱,俄羅斯也將利沃夫、第聶伯羅、尼古拉耶夫和基輔作為攻擊目標。

他說道,“我們看到,在當地時間凌晨5點左右,當宵禁結束、人們開始日常生活時,烏克蘭各城市遭到多起導彈、無人機、砲彈和火箭彈襲擊。”

巴斯拉維報道,“(在哈爾科夫)民用基礎設施遭到破壞,造成1人死亡,74人受傷。這74人中,有5人是兒童。”

澤連斯基總統週四表示,儘管俄羅斯似乎已減少針對能源基礎設施的襲擊,但飛彈和無人機襲擊的總量保持不變。他補充說,俄羅斯正在轉而襲擊烏克蘭的民用設施。

俄羅斯表示,其襲擊了「關鍵的無人機生產基地」和烏克蘭軍用機場。

莫斯科週五還警告稱,如果德國繼續執行向烏克蘭運送「金牛座」遠程飛彈的計劃,局勢可能會升級。俄羅斯大使瓦西里·涅邊賈週四在聯合國發表講話,宣稱此舉將標誌著德國直接參戰。

“這些國家正在利用其代理部隊對俄羅斯發動戰爭,”他說道,“發射金牛座導彈將是升級局勢的又一步。”

經濟學人:澤倫斯基漸壟斷權力 烏克蘭最大隱患恐在政治非軍事

俄烏戰事超過3年,目前烏國內有戰場處於劣勢、外有美國川普政府恐不再相挺等隱憂。然而英國「經濟學人」認為,總統權力益發膨脹且頻出錯,烏克蘭最大問題恐在政治而非軍事。

報導指出,自俄國入侵以來,許多自由派與溫和派烏克蘭人面臨兩難困境——揭露政府無能、腐敗或管理不善恐殃及國際對基輔支持,但默不作聲卻等於接受總統澤倫斯基逐漸壟斷權力,這有時反會削弱烏國效率,甚至抵銷為戰爭的努力。

烏克蘭獨立線上日報ZN.UA主編莫斯托瓦亞(Yulia Mostovaya)說:「當西方媒體和歐洲領袖們將澤倫斯基捧為英雄讓他成名時,我們感覺像被綁住了。」

一位不具名的烏克蘭官員表示「若澤倫斯基覺得沒有對手時,就代表大選近了」。經濟學人認為,基輔當局似乎也正為此而加緊控制。

烏克蘭最大在野黨黨魁、前總統波洛申科(Petro Poroshenko)今年2月僅因「空泛的國安威脅」指控而挨罰,資產被凍還被控叛國罪,批評者認為叛國罪官司猶如法律手段的整肅,種種作為等於實質禁止波洛申科參選。

民間社運人士也受害。致力反腐的沙布寧(Vitaly Shabunin)在戰爭之初就從軍,但仍持續揭露烏克蘭國防部的貪腐,使他成為被打壓對象。他最近又因一項調查被派往最前線,且他每天大小事都會被通報當局。沙布寧說這種手段跟俄國總統蒲亭剛掌權時如出一轍。

經濟學人指出,基輔目前以效能為名,將本屬機關或國會的權力集中於總統身邊少數非民選官員手上,像是幕僚長葉爾馬克(Andriy Yermak)、澤倫斯基的文膽利特溫(Dmytro Lytvyn)及負責監督國安單位的塔塔洛夫(Oleh Tatarov)等人。

忠心者會獲得任職國營企業董事會等酬庸,而太有主見、有高民意支持率或與西方有直接溝通管道者,紛遭解職或被邊緣化,包括極具人望的前烏軍總司令扎盧茲尼(Valery Zaluzhny),於2024年2月被解職並被派往倫敦擔任駐英大使。

烏克蘭另一重要網媒「烏克蘭真理報」(Ukrainska Pravda),主編穆薩耶娃(Sevgil Musaeva)表示,總統辦公室不去處理引來調查報導的問題根源,代之以限制採訪、打壓廣告商,甚至把跟記者接觸視為叛國。

盧比歐稱美國將在幾天內決定烏克蘭停火是否「可行」

國際反應:

川普警告:如俄烏談判沒有實質進展美國可能會「選擇退出”

俄烏戰爭持續超過3年,美國總統川普今天表示,希望盡快促成俄烏停戰,若其中一方讓事情變得非常困難,美國就會說「你們是愚蠢的人、是可怕的人,我們不管了」。不過,他也認為,不希望走到這步。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今天在法國巴黎會晤歐洲及烏克蘭領袖後向媒體表示,若沒有進展的跡象,美國可能會在「幾天內」停止促成俄烏終戰的努力。

政治新聞媒體Politico報導,盧比歐警告,若談判進展停滯,美國可能在未來幾天內放棄烏克蘭停火談判。

盧比歐說道:「我們不會連續幾週,甚至接連幾個月持續嘗試。所以我們現在需要迅速確定,我說的是在幾天內,看看這件事情是否能於未來幾週內達成。」

他還指出:「如果可行,我們就會參與。如果不可行,那麼我們還有其他優先事務需要關注。」

川普(Donald Trump)今天下午在白宮被媒體問及此事時表示,「沒有具體的天數,但我們希望迅速完成」。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有許多人在戰爭中喪命,這是殘酷的戰爭,「我們要努力讓這種情況結束,最好是現在就可以」。

如果基於某些原因,俄烏其中一方讓事情變得非常困難,川普表示,美國就會說,「你們是愚蠢的人,你們是可怕的人,我們不管了(take a pass)」。但他也說,希望不需要這麼做,並認為,「我們有很好的機會可以解決問題」。

媒體追問,美國是否準備完全退出相關協商、會談?川普表示,「我不想這麼說,我們希望看到它(戰爭)結束」。

由於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拒絕全面休戰,川普推動終結俄烏戰爭的努力進展不甚順利。

對於媒體問及,蒲亭是否刻意拖延?川普回應說,「希望不是」。

至於希望從俄烏雙方看到什麼,才能讓談判繼續下去?川普表示,「我知道什麼時候人們在耍我們,什麼時候不是」。他需要看到想結束戰爭的「熱忱」,也認為,他在雙方身上都看到了。

CNN:美擬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控制權 促俄烏停戰

消息人士透露,美國總統川普政府準備要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Crimea)的控制權,作為協助終結俄烏戰爭的提議一環,這項提議也包括在戰事前線實施停火。

俄軍2014年奪下克里米亞半島控制權,莫斯科隨後併吞這塊地區,此舉被絕大多數國際社會成員視為違法;此事也為俄羅斯2022年全面入侵烏克蘭埋下伏筆。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消息人士說,歐洲和烏克蘭官員昨天在法國巴黎會談,會中分享了這份框架的內容。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和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也在電話中就此進行溝通。

這份框架目前仍有部分內容尚待填寫。消息人士稱,美國打算下週在倫敦與歐洲和烏克蘭商討此事。

這名消息人士還說,川普政府也正同步計劃安排川普的中東特使魏科夫(Steve Witkoff)與俄羅斯官員會面,以讓莫斯科當局加入美國制定的整體框架。

和平協議談判

美國與烏克蘭17日簽備忘錄,預計4月底前完成兩國礦產協議簽署。雖然川普政府有意藉美烏礦產協議改善仰賴中國供應稀土,但相關智庫分析顯示幫助不大。

英國廣播公司(BBC)引述基輔當局所估,全球約5%的「關鍵原物料」在烏克蘭,包括石墨、鈦、鋰及稀土等,但除石墨以外,許多重要礦藏都在烏東並已淪入俄占區。

世界權威的工程和應用科學專業組織「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所屬刊物「IEEE光譜」(IEEE Spectrum)一篇分析直言,重要背景是烏克蘭境內當前沒有已知能以經濟可行方式開採的稀土礦床,縱使烏東地區部沒有爆發大規模戰爭,客觀不利條件仍在。

儲量不明又缺設備技術 專家不看好烏克蘭稀土

美烏礦產協議能否助川普擺脫對中國稀土依賴?

瑞典地質調查所(Geological Survey of Sweden)資深地質學家瓊生(Erik Jonsson)表示,外界多認為烏克蘭有4處富含稀土的礦藏,但有3處不是已淪入就是緊鄰俄占區,重要的是目前缺乏烏克蘭稀土礦儲的可信資料,既有資料都是來自1963年蘇聯時期的地質調查。

考量礦床多座落俄占區、缺乏最新可信地質資料與缺加工技術、設施等不利因素,瓊生的結論是「烏克蘭稀土礦床看不出什麼價值。我個人是完全不考慮去開採」。

關鍵礦產研究所(Critical Minerals Institute)董事長利夫頓(Jack Lifton)指出,即使沒有戰爭下,從零開始建立一個大規模開採稀土的礦場也至少需要15年時間。

他舉跨國礦業巨頭力拓集團(Rio Tinto Group)已在美國亞利桑那、阿拉斯加等潛在礦址投資近30億美元為例,指即便是在美國境內,業者仍然遇到諸多障礙而遲遲無法開始建起採礦場。

IEEE光譜這篇分析認為,基於種種現況,川普政府想靠美烏礦產協議解決稀土供應的國安問題「說不通」(makes no sense)。

稀土關鍵不在儲量在加工 中國幾為全球壟斷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14日一份探究中國祭出新稀土出口管制所可能產生後果的分析,指北京決定管制多種關鍵礦產和磁鐵出口來回擊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戰,4月4日規定釤、釓、鋱、鏑、鈧等7類重稀土(HREE)相關物資出口需取得特殊許可。

中方還將16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控名單,限制這些實體取得軍民兩用物品,裡面15家是國防與航太業者。

美國在這7類被管制重稀土的供應鏈方面極其脆弱。到2023年全球重稀土加工高達99%在中國,中國以外僅存的一間精煉廠在越南。然而越南廠2024年因稅務爭端關門,如今中國等於完全壟斷全球稀土加工。

從F-35匿蹤戰機、核子潛艦、戰斧飛彈、掠食者無人機、聯合定向攻擊彈藥(JDAM)到雷達等一干國防科技與品項,都離不開稀土。一架F-35含約900磅(約408公斤)稀土材料,一艘勃克級神盾驅逐艦上約需5200磅(約2361公斤),維吉尼亞級核潛艦則須9200磅(約4177公斤)。

美在地稀土供應鏈仍屬草創期

CSIS這篇分析指出,美國目前幾無重稀土萃取量能。五角大廈在2024年的「國防工業戰略」設定目標是2027年底前,美國要建成一條從「採礦到做出磁鐵」(mine-to-magnet)的完整稀土供應鏈,滿足全部國防需求。

五角大廈自2020年以來已投入超過4.39億美元用於建構稀土的本土供應鏈,先後撥款近4500萬美元給MP Materials公司,用於建立稀土加工能力,盼建起國內首個從採礦到製出稀土磁鐵的完整供應鏈。

2024年,MP Materials宣布產出1300噸釹鐠氧化物(NdPr)創新高,但釹鐠氧化物只能算是中間原料;而中國2024年產出約30萬噸終端產品的釹鐵硼磁鐵(NdFeB)。

然即使設施完全到位並啟用,到2025年底MP Materials 預計也只能年產1000噸釹鐵硼磁鐵,還不到中國2018年產量13萬8000噸的1%。顯示即便近年加強投資,五角大廈距實現獨立於中國之外的完整稀土供應鏈仍遙遠,目前都還是很初期的階段。

各國急起直追 兩年內難撼動中國

目前包括澳洲、巴西、南非、沙烏地阿拉伯、日本、越南等國都已擬定策略並開始投資,建立自身的採礦、加工、研發及磁鐵製造等稀土供應鏈。美國若想讓稀土供應鏈多元化,可透過財政、外交等方式支持這些國家。

澳洲正大力發展自家「布朗斯山脈」(Browns Range)礦區,盼成為第一個中國以外的產鏑(一種稀土金屬)重鎮。澳洲估計有2294噸的鏑儲量,盼做到年產約279噸規模,但精煉與加工能力尚未建成。澳洲至少在2027年以前仍得仰賴中國的稀土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