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元宵节后的一个星期天,阳光透过蓝天洒在维园的草地上,温暖的气温恰到好处,只有19度。草地上,五颜六色的帐篷如花朵般绽放,映衬着周围高耸的建筑和维港的游艇,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在这片阳光与绿意交织的场地里,三五成群的女人们聚集在一起,彼此分享着生活中的点滴。

春天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鸟儿在蓝天中自由飞翔,迎春花争相绽放,散发着淡淡的芬芳。这是生命重生的季节,万物复甦,让人心情愉悦。小草从土壤中探出头来,树木也换上了新装,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春风轻拂,带来了希望与活力。

她们是这座繁华城市中38万多家庭佣工的一部分,身着鲜艳的服装,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尽管每周工作六天,日复一日地付出着长达18小时的辛劳,月薪却仅有4,310港元。然而,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她们暂时放下了沉重的负担,享受属于自己的短暂休息。

在维园的树荫下,几个女人坐在扁平的纸板盒上,交谈着,分享着各自的故事和梦想。她们的声音时而高亢,时而低语,伴随着微风轻轻飘扬。草地上,孩子们嬉戏玩耍,偶尔传来阵阵笑声,仿佛这一切都与她们的欢乐相辉映。

聚集在一起的女人们,有的在分享自制的小吃,像是油炸香蕉、椰丝饼、春卷和甜米糕。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油炸香蕉外酥内软,椰丝饼散发着热带的清香,春卷脆嫩可口,而甜米糕则是团圆的象征。每一道小吃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承载着她们对家乡的思念与连接。

然而,在这欢声笑语的背后,她们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作为外籍家庭佣工,她们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是经济压力,尽管工作时间长,但薪水却无法覆盖高昂的生活成本。很多人不得不将收入寄回家中,支持家里的生活,这让她们承受着巨大的经济负担。

其次,工作环境的艰辛也让人心疼。长时间的劳作不仅使她们身心俱疲,还可能遭遇不公正的对待。许多佣工在工作中面临着言语上的歧视或身体上的劳累,缺乏应有的尊重与权益保护。

此外,孤独感也是她们常常无法避免的情绪。身处异国他乡,她们与家人和朋友的联系变得稀薄。每当节日来临,思乡之情愈发强烈,尽管周日的聚会让她们感受到一些温暖,但内心的孤独依然如影随形。

不远处,还有一些女人在搭建临时的美发摊位。她们用简单的工具,迅速为同伴编起精美的辫子,或是修剪发型。阳光洒在她们的黑发上,闪烁着光泽,映衬着她们愉悦的笑声。在这一刻,所有的疲惫和不安都被抛诸脑后,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欢声笑语。

每个周日,公园、人行道、天桥等公共场所成了她们的聚集地,成为了温暖的港湾。在这里,她们不仅是家庭的支柱,更是彼此的依靠。尽管生活给予她们无尽的挑战,但在这样的阳光明媚的早晨,她们的笑容却传递着希望与力量,仿佛在告诉世界:无论身处何地,团结与友谊始终是最宝贵的财富。

作者:曾晓辉,天体物理学博士、雕塑家,中华报业集团及中华时报传媒集团创办人。他于2000年创办广州新世纪艺术研究院,2009年在香港创办《中华时报》,2012年创办《中华新闻通讯社》和《中华摄影报》,并于2017年在伦敦创办英国《中华时报》。他还是《中华电视》及世界华人流行音乐联合会的创始人之一。

目前,曾博士担任香港美术学院及香港艺术研究院的教授与院长,同时担任粤港澳大湾区艺术联合会主席、中华科技协会和世界监督学会会长,以及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他曾在中国大陆的相关机构(包括广州市政府、广州马会、广东省铁路监理、广东省演出协会、广东省南越国文化研究院)等担任高级职务。其艺术作品广泛分布于全球,已被多家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